□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本报10月18日讯 18日下午,2023年世界航海科技大会在青岛开幕,大会主题为“智能航运技术与发展趋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山东省副省长范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主席克日什托夫·恰普勒夫斯基,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波等出席活动并致辞。
付绪银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加快航运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航运技术应用,不断塑造航运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当前,我国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规模居世界首位,内河航道运行监测、梯级船闸联合调度等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加快,基于区块链的航运服务网络不断拓展,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船“智飞”号正式交付运营,我国在智能航运发展应用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他强调,面向未来,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航运产业链条长、关联主体多、科技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赋能,推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青岛市区位优势突出、海洋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良好、开放优势明显,有着发展智能航运产业的良好基础。在交通运输部等部委的统筹谋划和科学指导下,青岛市联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院组建青岛航运发展研究院,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建造了全国首艘自主航行船“智腾”号和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商船“智飞”号,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智能航运海上测试场,推动高质量智能航运体系取得新突破。
大会期间,中国航海学会举行了“智能航运技术创新社区”(简称“创新社区”)授牌活动。创新社区由青岛航运发展研究院联合中远海运集团、山东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引航站等相关单位以青岛智能航运产业园为基础成立,旨在加快智能航运技术研发与实践,探索聚集智能航运创新要素、促进交流合作和培养新型人才的新机制与新模式。
会上,中国航海学会等21家单位向全球港航界发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国际港航科技合作倡议》,旨在深化“一带一路”国际港口航运领域科技交流合作,推动各单位间协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
大会还发布了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的制定MASS CODE的路线图、中国发布的《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中国船舶智能航行与控制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等世界智能航运十大案例。
大会学术委员会推选了最佳论文和优秀论文,并在自主船舶与航海保障、智能港口、智能航运与安全、智能航运与可持续发展等4个分会上开展学术交流。
据悉,本次大会由中国航海学会、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