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1:头版
~~~适老化新国标实施
企业不愿放、职工不敢休~~~
~~~药品追溯码全面推进
~~~
企业不愿放、职工不敢休
父母护理假“休”题待解

  “年假用完,多次请事假,请假的次数多了,不仅扣钱,还容易招人烦。”回想起去年母亲患乳腺癌住院的那段日子,在北京一家能源公司工作的崔丽至今难忘。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职工和崔丽有着相似的愿望。然而,作为一项新的假期制度,父母护理假目前多由地方在相关规定中加以体现,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同时,由于假期成本分担机制不足,面临“企业不愿放、职工不敢休”等情况。

  多地升级父母护理假

  今年初,叶萍萍的父亲突发脑梗住院。在广州一家银行工作的她经人提醒,向公司提交了父亲的住院证明等材料,成功申请到5天父母护理假。“父母年纪大了,去医院的频率也会增加,这个假很值得提倡。”叶萍萍说。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探索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响应号召,探索推出父母护理假。

  据了解,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最早由河南在2016年5月设立。此后,福建、海南、广西、湖北等地相继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配套的地方性法规中明确独生子女护理假。近几年,不少地区还将适用对象由独生子女扩展到非独生子女。例如山东、安徽等地规定,非独生子女每年可获得最多7天护理假,天津、湖北等地达到10天,天数大多是独生子女可享受假期的一半。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护理假政策落实并不理想。

  假期不足问题待破解

  “我们请假要扣绩效工资,还不如请护工”“国有国法,厂有厂规,老板不同意,只能请事假”……记者采访河南、广东、陕西等地职工时,一些人这样吐槽。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越来越多的省市探索父母护理假,并将适用范围扩充到非独生子女,然而,不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并不了解这一制度,不知如何批假,一些单位以事假等形式批假,还有不少人甚至“没有听说过”。

  此外,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用人单位认为父母护理假并不是劳动法的内容,只是各地依据人口与计生条例、老年人权益保护条例等制度作出的安排,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存在“企业不愿放、职工不敢休”等情况。

  如何破解父母护理假刚性不足等问题?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辉认为,可以结合各地的实施情况,出台全国性的职工父母护理假条例或实施办法,将父母护理假上升为劳动者的法定假期,从而为劳动者请假提供法律依据,并在立法层面对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予以明确规定。

  构建责任共担的社会支持系统

  “我们如果要执行父母护理假,那么管理和运营成本都会增加,人力资源等部门难不成天天忙于调班等事务?”提起父母护理假,一家食品加工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说道。

  如何建立成本共担等可持续性的机制,鼓励引导和支持用人单位更好落实父母护理假等制度?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副研究员吴振东认为,可以考虑探索“企业+保险+财政”成本共担模式,以个人缴纳、企业补贴、政府财政支持及财税补贴的方式设立父母护理假专项基金,以专项基金为基础,探索建立长期父母护理保险,为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形成多方共担的机制。“同时,可以发挥财政和财税调整作用,将用人单位落实父母护理假的情况与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挂钩。”

  吴振东认为,可以考虑逐步推进“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事业和父母护理假的协同发展,发挥社区和邻里护理照料的补充作用,探索建立家庭—社区—企业—社会—政府“五位一体”的护理支持网络。

  “对企业而言,落实父母护理假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有助于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在吴振东看来,父母护理假强调的是发挥家庭代际护理功能,而养老问题不仅只有家庭维度,全社会的支持也很重要。   徐新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人物
   第A03版:延年益寿
   第A04版:老龄工作周刊
   第A06版:畅游天下
   第A07版:文史
   第A08版:博览
​让城市对老年人更友好
父母护理假“休”题待解
守护老百姓“看病钱”
让“窗帘之约”带动智慧养老
老年生活报头版A01父母护理假“休”题待解 2025-04-02 2 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