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7:文史
毛泽东为何高度评价《中国震撼世界》

  1970年,毛泽东会见斯诺时指出,《中国震撼世界》是可以和《西行漫记》相比的。《中国震撼世界》的作者是美国传奇记者杰克·贝尔登,他于1933年至1942年、1946年至1949年两次来华,深入抗日前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进行采访报道,发表了大量反映日军残暴侵略行为和中国军民英勇抵抗的新闻报道。

  冒生命危险赴前线报道

  1910年,贝尔登出生在美国纽约,1931年大学毕业后当了海员,1933年从香港上岸,开始了第一段9年之久的在华历程。他先来到北平一边学习中文,一边从事外语教师、报社记者等工作。1935年底,贝尔登目睹了“一二·九”运动抗日游行,被学生们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1937年7月,贝尔登被美国合众社聘为战地记者,和美联社记者霍尔多·汉森一起前往卢沟桥前线采访,了解到中国军人虽然装备落后,但有着顽强的抗日决心。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贝尔登到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四大会战的前线,采写了关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等战役的报道。在关于太原会战的报道中,他称赞八路军“善战”,展示了游击战的威力。

  1938年10月,武汉被占领,贝尔登目睹了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写下了《武汉劫灰录》一文发表。

  1941年秋,日军在宜昌大规模使用毒气,使中国军民1600多人受伤,其中600人死亡。贝尔登被派去采访,又写了报道在《时代》周刊上发表,后应邀在重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向世界展示中国军民受害的惨状,揭露日军的无耻罪行。

  让更多人了解新四军

  在北平期间,贝尔登就认识了斯诺、爱泼斯坦等同情中国人民的外国记者,开始通过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武汉期间,贝尔登又结识了史沫特莱,还见到了周恩来,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8年11月,贝尔登作为唯一的外国记者参加上海民众慰劳团,前往安徽泾县新四军总部。在云岭,他采访了叶挺、项英等新四军领导人。新四军指战员的革命信仰、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给贝尔登留下了深刻印象。经过观察,贝尔登指出,新四军与其他军队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政治制度是这支军队的生命线”,部队每个连都有政治指导员,他们都是共产党员,担任最危险的职务、执行最勇敢的战斗,作战时最先冲锋、最后退却。

  新四军以严明军纪作为行动准则。贝尔登观察发现,“战士在离开的时候,把门板装好,把一切弄得非常妥帖;军队居住的地方,能像新四军这样干净的,还没有见过;他们跟老百姓说话时,是那样温和”。他把新四军的“三大纪律、六项要求和十项注意”翻译成了英文向外界传播。

  见证中国革命的胜利

  1942年至1945年,贝尔登被派往缅甸、北非和欧洲战场采访。1946年底,又第二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深入华北、华东等解放区,广泛调查各方面社会情况。他采访了刘伯承等共产党领导,国民党起义将领高树勋、著名作家赵树理以及各阶层代表。1949年回美国后,以采访经历写成了代表作《中国震撼世界》出版。

  贝尔登在这部书中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奥秘,“共产党获得了中国人民的好感,因而能够夺取政权……共产党是靠踏踏实实争取人心,而不是靠任何夸夸其谈的政治哲学获得胜利的”“共产党比国民党更有效地赢得了人心,因此在中国获得了胜利……他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富有理想,赤诚爱国,很得人心”。

  《中国震撼世界》最早的中译本是1950年在香港《新晚报》上连载,1952年结集出版的,译者是查良镛(金庸)。1971年,贝尔登应邀来华访问,周恩来总理曾两次接见他。1989年6月,贝尔登在法国巴黎去世。 吴耀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乐龄快报
   第03版:博览
   第04版:健康周刊
   第06版:健康问诊
   第07版:文史
毛泽东为何高度评价《中国震撼世界》
必须与中国搞好关系
广告
广告
老年生活报文史07毛泽东为何高度评价《中国震撼世界》 2022-09-26 2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