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辞职回家照顾母亲

老年生活报 2023年03月24日 王丽洁

  41—52岁,王永梅正值壮年,却辞了工作,十年如一日地在病榻前照顾母亲,直至母亲离世。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王永梅的所作所为却让人不禁感叹——久病床前“有孝女”!处理完后事,52岁的她打算再找份工作补贴家用。原以为没专业没技能且过了50岁不好找工作,不承想,因着她吃苦耐劳、善良有爱,一家幼儿园园长看好了她。王永梅在这家幼儿园一干就是6年。当很多同龄人退休后想再就业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岗位时,王永梅却找到了她职场的“第二春”。

  近日,王永梅讲述了她的故事——

  1

  辞职回家

  这是最好的选择

  2008年的一天,72岁的母亲突然大面积脑出血。虽然送急诊室抢救过来了,但却成了植物人,须24小时有人看护。怎么办?想来想去,我决定辞职回家。“应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母亲出事那年,父亲72岁了,我不可能让我爸24小时照顾母亲。考虑到两个哥哥照顾女老人会有很多不便;请保姆来家,一是没有多余的房间,二是花费也多,三是肯定没有自己贴心……所以我提出辞职专门照顾母亲。父亲和两个哥哥也觉得可行,并且决定把母亲的退休金每月都交给我,算是对我付出的一份补贴。于是,我从青岛三百惠商厦辞职,专职照顾母亲,收入就是“母亲的退休金”。那一年我41岁。

  2

  照护母亲

  我尽力而为

  每天早7点,我出门去父母家“上班”。除了日常照护,早饭、午饭要将食物打成糊状,用鼻饲管给母亲喂饭。

  刚刚被抢救回来的母亲,一开始还有些知觉。我会一边给她翻身,一边和母亲说话,“妈,咱换个姿势,要不然会长痔疮”。她虽然不能说话,但眼睛里流露出的情感我是能看得到的。一年以后,母亲的病情加重了,她的眼神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情感了,我眼睁睁看着她成了无法交流的植物人,很难受。为了让母亲身体舒服,我制定了卫生照护计划:一周洗一次头,半个月理一次发,两三周洗一次澡,大便两天一次。时间久了,母亲的生活很规律,病情也趋于稳定。我们家几乎闻不到味儿,我妈基本上没长过痔疮。我的照护工作也得到了家人和周围朋友的肯定。

  3

  遇上事儿

  全家不埋怨齐上阵

  我辞去了工作,意味着每月要自己掏钱缴纳社保医保。我的经济来源就是“母亲每月的退休金”。母亲是青岛第二棉织厂退休的工人,那时一般工人的退休金是一千多元钱,我给自己缴纳完社保医保后就所剩无几了,好在吃的用的都是我爸拿钱,哥哥们也挺孝顺,经常买东西。我们兄妹三人从未因照护母亲发生过矛盾。我两个嫂子也很好,她们一般是一周过来替我一天,好让我歇歇。在我看来,家里每一个人都很好。

  4

  养老送终

  退休再就业

  2017年,母亲卧床10年后还是走了。那一年我52岁,已办理了退休手续。我想着再出去找份工作。然而,没有专业技能,没有职场经验的五十多岁的退休人员,想再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谈何容易?

  不久,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我在一家幼儿园找到了一份看护孩子的工作,至今已干了6年。我挺喜欢这份工作,和孩子们在一起总是快乐的。 

  ◎后记

  王永梅在母亲病重需要专人看护时,全心全意付出,这份孝心与担当,让她赢得了从家庭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个“准备”有时不一定是专业技能,而是“人品人格”。因着王永梅十年如一日照顾母亲的事迹被周围朋友知晓后,不止一个人帮她推荐工作。她的吃苦耐劳,她的善良有爱,她的责任担当……成了闪亮的“名片”,这让她成为老年再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所有她吃过的苦、受过的累,终究变成光,照亮了她前行的路。

  记者 王丽洁

  相约“聊天角” 说说心里话

  在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当下,老年人的情感诉求不应被漠视,老年生活报成立“聊天角”,跟编辑一起聊聊天,婆媳关系、子女矛盾、家庭琐事、无处诉说的委屈、旅游乐事、美食分享等等,我们愿意做您感情的倾听者,欢迎大家加入“聊天角”,分享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