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螺油子 青岛地缘的道路美学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10版 人文青岛
·波螺油子 青岛地缘的道路美学
2022年04月23日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10 人文青岛 2022.04.23 星期六

波螺油子 青岛地缘的道路美学
    作为一座以滨海气质出圈的城市,青岛的山城特色往往被忽略与漠然。实际上,海之于这座城市的影响力有多少,山便有等量的浸润于青岛。
    山城青岛最寻常的表象,便是道路随不高的山脉或者丘陵跌宕蜿蜒,如同海浪一样起伏跳跃。这种错落有致的道路美学,如今在青岛已经越来越少。因为当下,所有的城市建设几乎皆以“畅通便捷”占据道路的重要语义,目的无不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在青岛历史上,波螺油子便是为让路于东西快速路一期工程,而消逝于城市的视野。波螺油子路一部分被彻底拆除,一部分被迁移至立交桥下的不起眼的一段。
    此后经年,波螺油子不再仅仅是一句青岛造的“地产俚语”和曾经的地理语境,而更像一种刻在基因里的情感惯性,时间愈久远,思念愈绵长。
什么是波螺油子
    波螺油子顺山而建,最早是胶东路连接热河路的一条羊肠小道,形成于青岛开埠初期。大约在上世纪20年代,这条小路被铺上了马牙石,并在转承启合间将胶州路、热河路、无棣一路至四路、苏州路等几条路连接了起来。这是一条由马牙石铺就的呈螺旋形的路,状似海螺的结构。青岛话管海螺叫作“波螺”,因此这条路在青岛就叫波螺油子。
    那么,波螺油子的油子又是什么呢,这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这条路像海螺的肉,因为青岛话称肉为“油”,因此形象地叫波螺油子;第二种说法,也是望文生义,这条由花岗岩石块铺就的道路,在经年累月的行走,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棱角毕露,很多已经如同镜面一样光滑,如同“油”一样顺滑,因此便有了“油子”一说。最后一种说法比较有人文的市井气,因为青岛俚语里,“油子”是指处事圆滑的老江湖。这条道路在光阴的磨砺下,就像很多人的性格一样处乱不惊又左右逢源。这条路叫作波螺油子,既象形又寓意,可谓一语双关。
    在民间,关于波螺油子的地理叙述还有一种说法。波螺油子在胶东路,但这里的马牙石路并非全是波螺油子。波螺油子特指靠马路人行道边往下走一个螺旋蜗牛状的马牙石头铺的下坡路段,或者说是胶东路从苏州30号到热河路烟酒店这一段。至于胶东路其他路段,从波螺油子往东依次是三角地,大龙食堂、二路口、大茅房、三路、四路。
波螺油子的风情与风物
    波螺油子所代表的经典美学,一则是魔性的道路景观——这段路面宽度5米左右,就像一段盘旋而上的山路,坡势陡且落差大,行走一段便是一个急转直下的拐弯。尽管雨雪天的波螺油子,如同在滑梯上走高跷,是很多人的噩梦。但就是因为忽急忽缓、层叠盘旋的路况,又极对应“转角遇到爱”的文艺感。如此一来一往,就冲抵了地理意境的艰难,更有怦然心动的不确定性。
    二则便是波螺油子曾是青岛马牙石路景观的集中代表,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天主教堂那段的马牙石路。如果说,天主教堂那段直通中山路的马牙石路,属于一种欧式意境、具有时尚美感的青岛风情。那么,波螺油子所代表的马牙石路,则是市井、红尘、烟火,是热气腾腾的家常生计,是生生不息的青春悸动,流转着草根青岛的执念和情怀。
    过去这么多年了,彼时在波螺油子鲜活过、热闹过、沸腾过的那一代人或者老去,或者长大。水果摊、蔬菜摊、修鞋摊、杂志摊、小吃店、干货店、小饭店、旧书店、百货店,像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木头楔子,严丝合缝地与波螺油子的周遭融为一体。有人将波螺油子跟北京胡同、上海弄堂相提并论。实际上,波螺油子最神似的地方应该是重庆的十八梯——同样五光十色的烟火人间,同样作为两种山城风貌的各异体现。如果坐时光列车穿越回老青岛,波螺油子就是过去时光里的经典内核,弥散着最“青岛”的迷人底色。
    上世纪90年代,最令少年们向往的则是各色光碟和软件摊位。在大信息时代即将到来的前夜,少年们的烦恼、爱恋、向往、启蒙,一切一切的情愫代入,一张一弛的游戏与学习,不会没有一张碟和软件解决不了的。如果解决不了,那就再来一张或者两张。当年的光碟,在少年们的心中有着多元的指向,意味深长又讳莫如深,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探索与快意,是以后多少快乐都无法取代的好时光。这种乐活无关暧昧,更多是对未来时代与外面世界的瞭望。
波螺油子与马牙石路
    在许多写青岛的文字里,通常把马牙石路与波螺油子混为一谈。其实,波螺油子是马牙石路,但不是所有的马牙石路都是波螺油子。
    青岛是一座适合行走的城市,有一种游走的风情浸润在马牙石路里不太规则的石头上。它们犹如城市掌心中纵横交错、细细密密的纹路,静静地蛰伏着。许许多多的光阴痕迹沉淀在这些被岁月磨蚀的石头路中,曲折蜿蜒,上下起伏,阡陌纵横,有的幽深绵延,有的依山而绕,记载着城市的悠远,似唐诗一样凝练含蓄。
    特有的历史造就了马牙石路,那些久远的味道,延续至今,蔓延开来,散落在青岛的老城深处。马牙石路大多静默在清幽的老街段落里,细心端详,青岛经典灵动的细节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如情调翩翩的洋房、古典雅致的里院、朴素安详的石头围墙、摇曳在暮春里的蔷薇等,满眼皆是,凝结、闪烁着与众不同的人文气息。
    青岛的文化是关注细节、强调精致的文化,流动着不绝的暗香、无穷的回味,而青岛的某些文化根基就深藏在这些曲径通幽的石头路中。马牙石路像是被什么咒语施了魔法,具有复制记忆与翻版地域的功能。走在这些路上,常常有一种时空转换的错觉。似乎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青葱岁月,忆起青涩往事。又似乎跨越欧亚大陆,站在欧洲某个小镇的街道上。
    百年马牙石路的前世今生留着许多西洋的痕迹,始终烙着淡淡的伤感——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马牙石路这种在中西欧国家中常见的路面铺装也带到青岛。因马牙石比较昂贵,按照德占时期通行的规定,通常是坡度在15度左右的道路上才使用马牙石铺装,目的是为了防滑。目前岛城的马牙石路大体分布在两个地方,一是浙江路天主教堂周边,在过去,天主教堂是城市中的制高点,周边的道路都是有坡度的道路。另一个地方是老胶东路的波螺油子,这里是一处丘陵地带,道路起伏较大。
    城市的进程日新月异,在多年来的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过程中,许多地方的马牙石路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较之那些张扬亮丽的新道路,老路如同一条神秘的情感通道牵引人们回到那些刻骨铭心的过往。在所剩不多而又韵味犹存的马牙石路中,教堂那段的德县路、靠近龙江路的黄县路一段、金口一路和金口二路的中间段落以及福山支路这几条,因了不同气质的老街背景,在晨曦和黄昏中,飘散着淡淡的浪漫和往日的气息。只有百米的福山支路蜿蜒曲折,经过年复一年岁月淬炼和记忆深处暖色的层层渲染,沉淀了太多的老街往事。路两侧丛丛翠竹和爬墙虎经过雨水洗涤泛着曼妙清新,与被打湿的老路一道,荡漾着闲散而灵秀的风韵,极美。隐藏在马牙石路里的精致细节是城市一个多世纪前的清晰影子,奢侈地成为风花雪月的印痕。
撰稿崔燕摄影梁修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