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铁路风物史之丁子明与胶济铁路饭店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A10版 人文青岛
·胶济铁路风物史之丁子明与胶济铁路饭店
2022年02月12日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A10 人文青岛 2022.02.12 星期六

胶济铁路风物史之丁子明与胶济铁路饭店
■王帅
    春运成为人们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迁徙。铁路,连接了无数家庭的团圆,也拓展出了更多风物。
    胶济铁路饭店也是胶济铁路的拓展。围绕胶济铁路饭店一定发生过很多故事。由于自身的空间特征,胶济铁路饭店所表现出的社会密度甚至远远大于它的母体胶济铁路。
    胶济铁路饭店又像是胶济铁路的另一种语言,时间久远,人亦消散,语法渐渐失传,除了饭店提供的房间价目和餐饮组合本身,只留下微少的对话残片。这些片段不足以建立起时代的整体记忆,但它们还是被时间慎重地选拔了出来。
迎着火车站的人潮驻霞仙馆点燃灶火
    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并获得胜利后,占据青岛,同步侵夺了胶济铁路。 1915年,设山东铁道管理部,胶济铁路由此更名为山东铁道。后来,为了整体运营的便利,日本人掌控的山东铁道便在位于济南商埠区的胶济铁路济南站二楼开设了“铁道旅馆”,既服务于日本军政商人过往旅客,又能够通过运营赚取收益。
    1923年1月1日,胶济铁路重新收归国有,胶济铁路饭店也一起收回,并暂时按照津浦宾馆的办法经营。不过,接收之初,胶济铁路自身运转都颇费周折,作为附属功能的胶济铁路饭店也未见起色。勉强维持了一年,胶济铁路管理局便以招投标的方式,把胶济铁路饭店连同来往于青岛济南之间的客车饭车的经营权一并对外开放。
    包括李子阳、丁子明在内的七人参与了胶济铁路饭店的这次招标计划。 1924年2月15日,胶济铁路饭店在青岛当众开标时,李子阳的800元为最高额,丁子明标的700元为次高额。不过,胶济铁路管理局考虑到商业经营的可行性,深恐李子阳所投800元标额过高,将来有可能亏损,又或者其他湮没在历史深处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最终,丁子明得到了胶济铁路饭店以及饭车这一项目的经营权。
    参与胶济铁路饭店招标,丁子明有一定把握。在此之前,丁子明已经做了一年多饭店生意,积累了相当经验。 1923年3月17日,由丁子明在青岛市河南路临近海边位置创办的饭店驻霞仙馆正式开张了。随着胶济铁路接收完成,越来越多的人重新涌入青岛,商人丁子明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把握的商机。于是,除了重新粉刷门面之外,驻霞仙馆经理丁子明还从北京聘请了专业厨师。 “此处园林可行乐,一时诗酒寄同游”,他把宋人戴复古的诗句辑成对联,挂在饭店内。癸亥年春节过后一个月,二月初一这一天,迎着火车站的人潮,驻霞仙馆点燃了灶火。
    就饭店经营的优势,驻霞仙馆的位置自不必多言,可谓是南来北往的人抵达青岛火车站后进入市区的必经之地。不过,丁子明不满足于此,他多次通过报纸广告向外传播,以实现更多宾客前来消费的商业诉求。1923年11月30日,丁子明在《东海时报》购买版面,刊登了驻霞仙馆业务广告——“本馆不惜重资,将楼房门面刷洗一新,开设中西菜馆,铺设华美,焕然一新,特由京都聘请厨师,对于烹调研究有素。材料必求上等,价格格外从廉。或宴会嘉宾,或随便小酌,各随主便。如蒙惠顾,是本馆志所特别欢迎者也。 ”
一次完美商业计划接办胶济铁路饭店
    在丁子明的主持下,驻霞仙馆经营得有声有色。一年后,当胶济铁路饭店对外发布招标的消息时,丁子明决定把驻霞仙馆的饭店生意从胶济铁路的起点站青岛,拓展到胶济铁路终点站济南。表面上看,只是在原有经营基础上增加一家饭店,但从商业模式出发,丁子明一旦投标成功,他不仅在胶济铁路两端的青岛和济南都有饭店经营,还将获得胶济铁路运行饭车的经营权,它们未来的协同和连接会产生十分可观的商业价值。
    这是一次完美的商业计划。不过,好事多磨,丁子明等待的时间稍微久了一些。
    按照商业惯例,开标后十日内就应该宣示中标得主,然而三个多月过去了,丁子明迟迟没有看到公布的消息。丁子明心里犯了嘀咕,担心这次生意不了了之。于是,1924年5月28日,丁子明致信青岛总商会会长隋石卿,询问此事——“子明因此番投标,前后筹款觅保诸事均经齐备,惟虑长日坐候,废时失业,特此具呈伏乞。 ”
    丁子明的顾虑不无道理,作为经营者,必须充分考虑运营的时间节点,所以,揭标之后,丁子明就开始为胶济铁路饭店开业经营做准备。然而一切就绪,未见胶济铁路管理局就胶济铁路饭店招标一事对外揭晓。因此,丁子明便求助于隋石卿,希望对方以青岛总商会会长的身份与胶济铁路管理局就此事沟通——“会长恩施维持,据情转请路局从速宣示得标人名,以恤商艰,而利进行。 ”
    其实,如果考虑当时胶济铁路管理局内部的不安定,胶济铁路管理局局长刘堃正因相应的工人运动而焦头烂额,随后上任的新任局长邵恒浚又面临着尽快整顿路务的状况,在时局的轻重缓急面前,胶济铁路饭店投标结果未能及时公开也在情理之中。
    时间会推进一切事情,丁子明可以放心了。1924年8月1日,由驻霞仙馆有限公司经理丁子明承包经营的胶济铁路饭店、饭车正式对外营业。是年8月27日,丁子明在《大青岛报》刊登《胶济铁路饭店饭车启事》,就新店开张广而告之——“胶济铁路饭店已于8月1日由鄙人接办,日管时代饭食价值既昂且其割烹方法不同,而酸咸滋味迥别,所以旅客常有食无下箸之欢也。鄙人接办以来,特请京沪超等厨师,烹调适口,饭店房间清洁,陈设齐备。车内饭堂宽阔,伺侍周到。三等小卖物美价廉,西餐洋酒一切价目均悬有详表,一目了然,务望中外绅商驾临赐顾。 ”
    这份启事中,丁子明详列了饭店饭车每日三餐及部分酒品价目,可以一窥胶济铁路饭店的经营内容与其品质。其中,早餐每位七角五分,午餐每位一元二角五分,晚餐每位一元五角。更有不同品牌的酒水提供,如每瓶四角五分的青岛啤酒、每瓶四角的五星啤酒、每瓶一元二角的大碗香、每瓶一元四角的红玫瑰、每瓶二角的狮牌汽水、每瓶一角五分的双狮汽水,以及每瓶二角的碱汽水。
铁路饭店改归公办择址开设亚东饭店
    由于是承包经营,丁子明尽一切可能向公众介绍胶济铁路饭店的特色。开业之初,除了在《大青岛报》发布广告外,丁子明还在《青岛时报》等其他报纸、杂志刊载有关胶济铁路饭店以及胶济铁路饭车的经营信息。同时他也深知胶济铁路饭店的定位与客群,因此在设置胶济铁路饭店的商品种类以及服务标准上面用了相当气力。可以说,在当时,胶济铁路饭店是济南最好的饭店。
    过去几年,丁子明往来于青岛济南之间,经营青岛河南路驻霞仙馆的同时,也兼顾着济南火车站楼上的胶济铁路饭店,连同火车饭车的收益,丁子明可支配的资本多了起来。出于投资的考虑,丁子明还以驻霞仙馆的名义通过青岛总商会购买了200元公债。
    就这样,从1924年8月1日至1930年12月31日,胶济铁路饭店一直在丁子明手里经营。直到北伐结束后,胶济铁路由局制改为委员会制,一切调整也相应展开。经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决议后报交通部批准,1931年1月1日,胶济铁路饭店从丁子明手中收回,由胶济铁路自主经营。
    一份由胶济铁路车务处拟定办法下发胶济铁路系统周知的《饭车饭店改归本路自办》的说明简要概述了来龙去脉——“本路饭车饭店自接收后即由商人丁子明包办,惟数年以来,殊详进步,对于旅客之便利,多未顾及。现经营管理委员会决议,改归自办。 ”
    胶济铁路饭店被胶济铁路收回自主经营时,丁子明的驻霞仙馆也于1927年早已关张倒闭。熟悉饭店经营的丁子明又在河南路57号择址,开设了亚东饭店。
    一个房间有一把钥匙,一把钥匙打开一个故事。作为几乎贯穿了整个上世纪20年代的胶济铁路饭店的经理人,丁子明耳闻目睹了太多胶济铁路的故事。可是,与他同时代的活跃在山东的丁子明有好几位,一位是与郭恒祥在四方机厂组织“圣诞会”的丁子明,一位是在山东省立实验剧院任美术教师的丁子明,一位是在潍坊随其长兄丁敬亭经商的丁子明……打开承包胶济铁路饭店的丁子明的那把钥匙,却遗落在历史的某个角落里了。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