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老楼见证海洋科研扬帆起航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10版 人文青岛
·一栋老楼见证海洋科研扬帆起航
2021年12月11日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10 人文青岛 2021.12.11 星期六

一栋老楼见证海洋科研扬帆起航
薛原
    莱阳路28号,这栋曾以“荷兰饭店”冠名的老楼,若回溯历史,在1949年之前,能够为其增添色彩的就是曾有几位在这里客居过的现代作家和诗人留下的“片言只语”,譬如何其芳、卞之琳等人。与曾在青岛工作和生活过的梁实秋、闻一多、沈从文、台静农、吴伯萧等人不同,何其芳、卞之琳等只是来青岛做短期停留的旅人。
多位现代文化名人路过此间看风景
    说起卞之琳,或许知道的不多,但若说起那首现代文学有名的短诗《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知道的人就多了。尤其是这首诗的背后还蕴藏着诗人的恋爱故事——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才女张充和的。近年来,随着“最后的闺秀”张家四姐妹故事的流传,尤其是四姐妹里最小的四妹张充和更是成了大家闺秀的绝唱,在关于她的传奇里,诗人卞之琳和他的《断章》也成了传奇里的一个清晰的身影。不过,晚年的张充和没有否认《断章》是写给她的,却断然否认她与卞之琳之间有恋情。
    1936年秋,在济南的卞之琳,放弃了教职,应约翻译纪德的《赝币制造者》。时值旅游淡季,卞之琳来到青岛,住进了“荷兰饭店”。在这里译完纪德的小说,他用翻译小说得到的酬金,去江南居住游玩了五个月,并与好友何其芳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卞之琳后来回忆说:“我们年终倒又在小青岛对面的一家休冬闲的旅馆里有了一个团聚几天的机会,共同迎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抗日已经势在必行的新的一年。 ”卞之琳说的这家旅馆,就是由俄国人开的荷兰饭店。当时“冬天歇业,看门人收几个住客,落点收入”……
    与卞之琳相比,何其芳留给我们的更多还是一个诗人的背影。何其芳在青年时代以两本薄薄的小书闻名于文坛,其一是《预言》,其二是《画梦录》。当年与卞之琳在青岛海边度过1936年的年终不久,在1938年,何其芳奔赴延安,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画梦中醒来,从此,他把自己当做一个兵士,准备打一辈子的仗。到延安之后的何其芳,写作风格和文章内容都与之前判若两人。尤其是1942年春天之后,用何其芳自己的话说,有许多比写诗更重要的事要去做,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从一些具体问题与具体工作去学习理论,参加讨论与改造自己……
贝类学之父张玺来青研究海洋生物
    在青岛莱阳路28号的门边,挂着一个铭牌:张玺故居。对张玺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感觉陌生,但若稍微了解一下20世纪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程,就会知道张玺作为中国贝类学之父的科学贡献。其实早在1935年春天,张玺就来到了青岛,在时任青岛市长沈鸿烈的资助下,张玺和他的助手开始了第一次青岛胶州湾海洋动物调查,这也是我国学者组织的第一次海洋动物综合性考察,对于学科建设有着开拓性意义。
    1950年夏天,作为原北平研究院动物学研究所所长的张玺先生带领着原班人马来到了青岛,与山东大学的童第周、曾呈奎一起,创建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前身——莱阳路28号就是当初他们工作的主要场所。中科院海洋所后来搬到了南海路7号,那里也成为中国的第一个海洋研究机构,莱阳路28号逐渐成了宿舍楼。
    张玺来青岛参与创建中科院海洋所是服从新中国成立后科研部门统一布局和建设的需要,张先生的夫人和子女都没有来青岛,他是孤身一人率领着老部下们来青岛创业的。对于新中国的海洋科学事业,张玺先生的贡献为人称道的是走出学术象牙塔的实用的贝类学,他的《贝类学纲要》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贝类动物学的专著,他还组织领导了我国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调查,全面查清了我国海域蕴藏的无脊椎动物资源。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历数张玺先生的学术贡献显得多余,倒是有一件张先生的轶事值得我们思索——张玺先生是1921年赴法国留学的,那时,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之间碰撞着各种各样的思潮,那是一群有着格外敏感的爱国心的热血青年。在里昂的咖啡馆里,张玺曾听过周恩来慷慨激昂的演讲,他是带着好奇心来听这些年轻共产党人的演讲的。在纷繁多样的主张中,张玺没有走革命的道路,而是决心踏踏实实地学到一门学问,像张玺这样的选择,在当时,被称为“科学救国派”。不过,在后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张玺先生解剖自己的思想时,曾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他在法国留学时因为自己是“公费生”,便感受不到“勤工俭学”同学的艰难,也就缺少对“革命”的向往——当时在法国 “勤工俭学”的青年大多选择了走上共产主义道路。张玺先生于1967年7月10日在青岛去世。张玺和他那一代人,给青岛留下了并未远去的身影。
新中国海洋科研事业
    主要诞生地
    现在回望,莱阳路28号因为有张玺和他的同事们当年在这里的故事,而赋予了这栋老楼别样的历史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栋老楼从小处说,是新中国第一个海洋研究机构的主要诞生地;从大处说,是新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事业的主要诞生地。正是从这里,开始新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事业的起航,随之有了查清中国海洋资源的“全国海洋普查”,随之有了中国海洋贝类学的建立……这栋老楼,就像青岛观象台和水族馆,成为20世纪中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几个里程碑或说标志——
    青岛观象台和水族馆与中国现代海洋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这两处与海洋科学的结缘又都与现代戏剧家宋春舫有关——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宋春舫以戏剧家闻名,他26岁时就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法文教授。1927年暑假,宋春舫应老友时任青岛观象台台长的蒋丙然之邀来青岛避暑,来青岛后他就住在蒋丙然的家里。在交流中宋春舫谈起了他在欧洲留学时的海洋情缘,这也是作为戏剧家的宋春舫之所以会涉足海洋科学的缘由:宋春舫留学欧洲时曾参观过摩纳哥海洋博物馆——宋春舫说正是这座海洋博物馆让他对海洋产生了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两人一拍即合,蒋丙然对海洋科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在青岛观象台,潮汐观测是一项主要的内容。宋春舫和蒋丙然一致认为,青岛地处黄海之滨,是研究海洋科学最适宜的城市,应在青岛开办海洋研究所。之后,宋春舫以个人名义写了一篇《海洋学与海洋研究》刊载在上海的《时事新报》上,建议中国第一个海洋研究所最好设在青岛。文章刊载后,蒋丙然特意把报纸呈送给胶澳督办赵琪。由于蒋丙然的积极鼓动,赵琪对宋春舫的建议也大加赞赏,但又觉得一时难以成立一个有规模的研究所,便决定在青岛观象台内设立与气象地震科、天文磁力科并列的海洋科。也正因此,宋春舫辞去了他在北京大学的教职,迁居青岛,并于1928年11月成为青岛观象台海洋科的首任科长。
    1930年8月,蔡元培在青岛主持召开中国科学社第15次年会,宋春舫和蒋丙然抓住蔡元培、李石曾、竺可桢、杨杏佛、蒋梦麟等全国知名学者云集青岛的有利时机,将建立青岛海洋科研场所的建议提上了会议议程。当时蔡元培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李石曾担任北平研究院院长。会议决定,先在青岛设立水族馆,建筑及开办费预定2万元,由青岛本地分担半数,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海军部、教育部、工商部、农矿部各拨2000元,作为建设水族馆的补助经费……
    最终青岛水族馆的馆址定在青岛莱阳路海边,由青岛观象台海洋科负责设计,也就是说由宋春舫主持青岛水族馆的设计。青岛水族馆是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国内第一座集饲养海产动物、普及海洋知识、进行海产试验的博览场所,也是20世纪中叶东亚最好的海洋生物展览馆,并成为青岛海滨的标志性建筑。
    1935年宋春舫接待了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张玺,张玺曾留学法国,是贝类学家。他们商定组建青岛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稍后开展了我国第一次大型海洋调查,这就是持续了125天的“赵村号”胶州湾调查,这次调查的意义是开拓性的,也为青岛成为中国海洋科研基地开始了最初的耕耘。
    1936年,“国立海洋研究所”成立,一切刚刚开始,但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底,宋春舫离开青岛,不久就病逝于上海。这个“国立海洋研究所”生不逢时,一直未能真正成立。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在童第周、张玺和曾呈奎等人的努力下,也就是在莱阳路28号,才真正开始创办新中国第一家海洋研究所……
    现在,莱阳路28号的这栋老楼,经过重修,挂上了“鲁作家具博物馆”的牌子,陈列着由收藏家几十年间收集的一千多件老家具中的精华。用博物馆负责人的话说,每一件老家具都有自己的故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