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青岛“第一神马”揭秘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10版 人文青岛
·八十年前青岛“第一神马”揭秘
2021年08月21日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10 人文青岛 2021.08.21 星期六

八十年前青岛“第一神马”揭秘
    1936年,青岛市曾进行过“青岛十景”评选,当时评出的青岛十景深受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喜爱。时过3年,1939年,青岛还曾评出“青岛市城乡二十四景”,众多景观至今也是广为人知。但许多人对于其中的“开源神骏”——当年的所谓的青岛“第一神马”颇有疑问,幸得文史学者提供珍贵图文,查阅诸多资料逐渐还原当时历史真相。
1“神马”在日本文化中的特殊含义
    据青岛中山公园资料记载: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于1939年在园内建马厩1座,养有菊花青马1匹,厩壁上刻有中、日、英三国文字石碑,以记其事。同年被评为“开源神骏”,是“青岛市城乡二十四景”之一。
    “开源神骏”,那匹所谓青岛80年前“第一神马”的菊花青马,作为曾经的“青岛市城乡二十四景”之一,半个多世纪里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无数老青岛也好奇不已,本版这张图片也是至今唯一见到的 “神马”身影。
    说起“开源马”,就离不开日本侵略者曾带给青岛的两座耻辱性建筑——青岛神社与“忠魂碑”。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1915年1月,日军驻青岛守备军司令官神尾光臣大将便与其他日军将领们开始商讨如何建造青岛神社和阵亡将士的 “忠魂碑”的问题。1916年2月,日军选址若鹤山(今贮水山)北麓开始建造青岛神社。3月3日,日军又在旭山(也称朝日山即今太平山)西麓选址开始建造“忠魂碑”
    1917年4月3日,“忠魂碑”完工落成。具体位置在当时的植物园内樱花大道的中段东侧(今索道终点处),占地面积为1562坪(约5170平方米)。“忠魂碑”内供奉着以陆军步兵少佐佐藤嘉平治以下666名官兵和以海军大佐伊东佑保以下338名官兵及在南太平洋各个德占岛屿的战斗中阵亡的10名日军官兵的灵位,共计1014个。
    青岛神社主体建筑于1918年12月10日完工,神社内建有金刀比罗神社大殿和稻菏寺等主体建筑,还有御膳房、禽鸟馆、鹤池、动物馆及相扑场等辅助设施。神社里供奉的是日本的天照星大神、大欹巳贵命和明治天皇及在日本攻占青岛期间阵亡的官兵,并陈列一些战利品。
    日本人自古视马为神明的坐骑,日本神社会选出马匹,作为“神马”圈养,或筑铜马于庙前,用来镇守神社,有信徒也会将活体的马奉献神社以表虔诚或祈愿。因马匹需要活动空间、饲养费用,信众碍于马匹价格昂贵等不便因素,逐渐发展为木马、土马、纸马等非实物的马型物品,最后发展成在木板上绘画马匹,称为“绘马”,基本类似于中国寺庙的许愿活动。
    神社前的铜马也是一项极具日本色彩的元素,日本侵占中国后,在许多大城市都修建了“神社”。他们在北京、上海、南京、汉口、石家庄、青岛等地大兴土木,祭拜他们所谓的神灵。神社门前都会有一座铜马,称为“神马”,象征向神社献马作为神的坐骑,铜马的侧身上可看到菊花的徽章。青岛神社建成时的这匹铜马,也就是日本侵略者所说的“第一代神马”。
2日本人编造出的所谓“神马事件”
    日本二次侵占青岛前夕,驻青日本领事馆就进行了有组织的撤侨行动。 17000名日侨青岛居留民于1937年8月27日按照官方命令,全体登船返回日本。日本领事馆与沈鸿烈约定,保护在青日本侨民撤退后遗留的总价值4亿日元房屋及资产。 “大日本驻青总领事馆”与当时的青岛国民政府制定了“共同封护”封条,贴在撤退的日本侨民房屋上。
    1937年12月4日,蒋介石电令沈鸿烈爆破日本纱厂及其他重要企业,实行“焦土抗战”政策。沈认为敌军意图沿津浦平汉两铁路南犯,青岛偏处一隅,时机未到,故未执行。12月18日,日本陆军参谋部下达侵占青岛的指令。沈鸿烈闻迅后,于下午4时召集各部队布置爆破日本纱厂及其他重要企业。由海军陆战队第一大队、第二大队各抽调两个中队,配合受过专门训练的爆破队员执行任务,责成队长马锡年负责指挥爆破工作,爆破于18日晚8时正式开始。
    1937年12月18日晚8时,沈鸿烈亲赴沧口,监督爆破工作。午夜12时通电引爆,响声震地,火光烛天,在青岛的日本工厂陷入火海烟雾之中,日商重要工厂悉数被毁。提前撤离的日侨所留3300间房屋,也仅有100余户未受损。战前,市长沈鸿烈紧急换将,委任青壮派反日军官廖安邦任青岛市公安局长,协助执行爆破日商工厂任务。廖安邦骑马巡视到中山路的时候,马匹突然将廖掀落于地上,致其头部受重伤送医,后修养康复。于是,日本人将日侨资产及房产没被全数炸毁的原因,归于这匹“神马”。
    在青岛日本居留民团重返青岛后出版的 《支那事变青岛在留邦人权益破坏写真账》中,日方根据《山东每日记事》编造出了“神马事件”。因为青岛贮水山上的“青岛神社”里,之前的那匹泥塑大马在此期间被青岛市民砸毁,而居住在廖安邦坠马地点的日本人恰巧曾经给此马进献过贡品,于是日本人认为是“神马”报复显灵,导致廖安邦重伤,未及执行沈鸿烈的焦土抗战爆破任务。日本新闻中更是谣传廖安邦落马磕出脑浆来,送到济南后不治而亡。
    在自认“神马”救了日本人后,1938年1月,日伪青岛治安维持会开始大肆宣传这匹“开源马”,“开源马”随后获得了无数“英雄”般的待遇。
    日本人首先在植物园 (今中山公园)内建马厩1座,将此“神马”特别圈养,并命名为“开源”,后期在“神马”死后,还曾立碑“开源忠魂”予以专门供奉。而将“神马”安置于此处,也是因为临近“忠魂碑”,便于供驻青日军及民政官员、日侨等凭吊祭奠,以及为强化文化宣传和渗透。
    1939年评选出的青岛市乡二十四景,“开源神骏”能够位列其中,这应该就是日本人的授意安排。同时,在贮水山日本神社中,日本人又重新树立了“神马”的塑像,称之为“第二代神马”,继续歌功颂德。
3日本人的“神马”塑像终被砸毁
    1945年8月14日,日本战败投降。1946年初始,岛城民众开始陆续拆除青岛神社和“忠魂碑”等耻辱性建筑。在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中山公园因疏于管理,动物笼舍失修、动物失养,展出动物已廖廖无几,具体数量无据可查。这时的公园内破坏严重,动物展出部分几乎全部被破坏,“开源马”厩以及石碑的下落也不知所踪了。
    而抗战胜利后,日本神社内的物品更是被中国百姓哄抢一空,国民政府将青岛神社改为“忠烈祠”,纪念抗日阵亡将士。此举受到非议,才不得不同意拆毁。贮水山上的“神马”塑像最终也摆脱不了再次被砸毁的命运。
    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是深重的,也是无法磨灭的,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探寻历史,当年所谓的“开源神马”实际上就是一场政治骗局与闹剧,带有很浓的日本侵略者的色彩。也有一说这是日本人为谋害坚持抗战的廖安邦而设的一条毒计。
    据廖安邦之女廖贻彤回忆:廖安邦1900年出生在河北罗山,原名广坤,因屡经动乱,遂改名为“安邦”。他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第5期炮科、陆军大学,率部抗日多年。因是坚决抗日的少壮派,日寇恨之入骨,想方设法加害。1937年12月30日,廖安邦在研究布防和为警察大队配备马匹,跑马场送来三匹马,廖安邦试骑时,马匹突然发狂咆哮蹦跳,他被甩出一丈多远,昏迷过去,导致严重脑震荡。后得知,这匹马是日本间谍注入药品后送来的,在廖安邦试骑时正好药性发作,目的是把他摔死。
    日本人声称被“神马”摔下而死的廖安邦也并没有死,生命力顽强的他,康复后担任了著名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冀察战区总司令高树勋的参谋长。与高树勋并肩率部抗击日寇。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时任国民党新编第八军参谋长的他,随高树勋在河北邯郸起义,当时毛主席发来贺电,并定名为民主建国军,廖安邦出任民主建国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代理第一军军长。解放后廖安邦曾任全国政协常委、河北省政协副秘书长、民革河北省副主任委员等职。 1968年5月4日在天津病逝。
    今天编辑这篇图文,既是揭开那些神秘模糊的历史,也是印证日本侵略者做贼心虚、颠倒黑白、极力粉饰自己的侵略行径。
    文/王铨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