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事件”与《胶澳租界条约》明信片上的即墨城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10版 人文青岛
·“即墨事件”与《胶澳租界条约》
·明信片上的即墨城
2021年07月10日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10 人文青岛 2021.07.10 星期六

明信片上的即墨城
    即墨古城的影像历史最早被相机拍照下来,并且以明信片的方式散发到五大洲中,发生在大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公历1898年的1月下 旬 。那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华夏民族多灾多难的岁月……
1少司寇坊
    该照片拍摄地点位于即墨县衙前十字街路口,由西向东拍照,显示即墨县行政中心一带的境况。那位摆正站立姿势正在拍照的德国军官,身后背景近处残柱为明清时期即墨“五大家族”之一蓝氏家族的“少司寇”牌坊,稍东还有黄氏家族一座残破的牌坊,两侧是临街的房屋。从路边百姓肥大棉袄和抄着手的情景,可以看出时间为冬天。
    这幅照片可谓晚清时期即墨城的精髓之照,尽显当年即墨城的破败境况与百姓衣着穿戴的社会百态,一县之治的衙门口繁华之地竟有破砖烂草的趴趴房。
2武衙门
    即墨城的武衙门,是清军驻防即墨营的参将署。清康熙年间将即墨营(明朝永乐年间设立在今崂山区的金家岭,后移到即墨城北营上)迁到即墨城内以后,坐落于即墨城南门里大街路东的考院街上。按照清代武官品级,参将是仅次于总兵的军队将领,为武官正三品,属于中高级将领,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军分区司令。
    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内上了年纪的老人讲:当年参将大人在衙内每到午餐时,都有一定规格的乐队为其吹喇叭鼓罄奏乐。因为即墨城内没有钟鼓楼报时,所以老百姓一听武衙门内奏乐,就知道天已晌午了。而县衙内的那位即墨知县仅仅是七品下级文官,自然就没有享受乐队奏乐的资格。
    清咸丰和同治年间的1862年8月和1868年5月,活跃在安徽一带的捻军(长毛)两次突破清军胶莱河防线,进入胶东地区活动,并多次集中人马攻打即墨城,时任即墨营参将的凤岗和兴瑞分别协同即墨知县一起,带领驻军和县城内百姓坚守城墙,捻军始终没有攻下即墨城池。
    这幅印刷有“Haupt-Yamen in Tsimo”即墨武衙门外文的照片,和上一幅同为1898年冬天德军侵入即墨城时留影。照片中两名骑马德国军官旁边的四轮炮车,当为德军为炫耀武力来即墨城所携带。即墨地方文献记载,当时德军住在五福巷(质库),从该图看应该在武衙门也有驻军。
    即墨参将署在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以后,北洋政府辖属的即墨县地方官府财政枯竭,于1913年卖与德国教会建了基督教堂。建国后即墨县有关部门将这处教会房产没收,辟为机关单位办公场所和职工宿舍。该幅即墨历史上曾经的武衙门照片,至今为首次发现。
3西阁里大街
    阴沉昏暗的天气,凋落的树木,灰暗的房屋、城楼、雉堞、街道,满眼的景物都在一片阴沉肃杀中。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街上的行人不多,多聚在一起议论纷纷,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而镜头近处有两名德国军官,好像在向街上的老百姓询问什么。据资深老照片收藏家吴坚考证:该幅照片正是1月23日李象风杀死一名在西门站岗的德国兵后,德军正在搜查李象风。该照片为摄影者站在西阁观音庙上向东拍摄,西阁里大街两侧房屋和即墨城西门瓮城与城楼都清晰可见。
4西阁与西阁里大街
    这是拍照者由西门外阁里大街某处由东向西拍照,镜头中的西阁里大街西部和西阁一览无余。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的西阁上供奉着观世音菩萨,俗称观音庙。
    1948年5月1日,国民党即墨守军将西阁和西门外的其他几座庙宇拆除,用其砖瓦材料修筑了即墨城防碉堡。西阁外街俗称“分水岭”,道路两旁两层小楼商号比比皆是,道路狭窄仅能走开一辆手推车,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才拓宽,与城里大街和西阁里街共同称为中山街。
    照片中路北紧靠西阁的临街房屋,为李崇德(字宣三)家族的醋店门头房,东面为“春兴永”绸布店,路南左侧站立两人的房屋,为城里周氏家族的西关商号,解放后建了即墨剧院。
    这幅照片也是同一时间拍摄,照片右侧那一群看光景中的几个熟面孔,是一直跟着摄影师转来转去的。
5西门瓮城
    这幅照片背景为即墨古城西门外的瓮城门,西门城楼被瓮城墙挡住。从门洞可以看到瓮城内的房屋,李象风就在其中的一间房里干手艺活儿。这幅照片与上几幅拍摄于同一时间,那一群看光景的老百姓,和以上那几幅照片里的面孔差不多,大约是到处跟着拍照者跑来跑去的。 文/李知生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