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会议期间,美国未遂的“刺蒋”计划童第周的青岛岁月(下)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21版 钩沉
·开罗会议期间,美国未遂的“刺蒋”计划
·童第周的青岛岁月(下)
2020年01月13日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21 钩沉 2020.01.13 星期一

童第周的青岛岁月(下)
(接上期)
喜迎新中国成立
    1948年2月,经国立山东大学推荐,童第周去美国讲学考察。他先在耶鲁大学讲学,后来到美国一个海洋研究所作实验。 3月,国内传来消息,他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旅美期间,童第周获悉新中国即将诞生,感到由衷高兴。他激动地对外国朋友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最大愿望就是让中国快些富强起来。 ”他果断中止了讲学考察,买上船票迅速回国。新中国成立前夕,童第周于1949年3月回到青岛。
    6月2日青岛解放,人民群众载歌载舞欢迎解放军入城,庆祝青岛新生。国立山东大学校园里也是一片欢声笑语,童第周与师生们一同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中。
    新中国成立后,童第周全身心投入科研和教育事业,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国家科学教育等工作建言献策。
    1949年11月,国家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毛泽东亲自抓。不久,童第周、曾呈奎联名写信给中国科学院,建议在青岛成立全国性的海洋研究所。
    1950年8月,童第周受命与曾呈奎、张玺等研究员一起,组建了新中国的第一个海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前身),童第周任研究室主任。面对诸多研究学科空白和落后状况,他们在短时间内联系争取到一些刚回国的专家,建立起鱼类生态学、资源生物学、繁殖生物学、浮游动物学、沉积生物学和物理海洋学等学科,并开展研究工作;同时,招收大批优秀青年学生,培养壮大物理、化学、海洋学和海洋地质学队伍。
推动中国海洋科学发展
    1951年,国立山东大学已发展成为有5院18系的文、理、工、农、医多学科综合大学,中央决定由华岗任校长,童第周任第一副校长。他积极协助华岗抓好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身体力行搞好教学、科研,使国立山东大学的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绩。
    1955年,童第周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物地学部主任,并兼任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所长。 1956年5月,他从国立山东大学调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9年 1月,驻青岛原单学科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扩建为多学科、综合性的海洋研究所,童第周任所长,曾呈奎、张玺、高墨华、孙自平任副所长。童第周不辞辛劳,经常往返于北京和青岛之间,全力以赴领导做好科研、管理等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从1950年代在青岛的国立山东大学开始,童第周特别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鱼的卵子发育规律,为国际提供了系统的重要文献。
    晚年,他和美国坦普恩大学牛满江教授等一起,在生物性状遗传中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关系研究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居世界先进行列的成绩;同时还在防止海洋有害生物、人工养殖经济水产动物、开拓培育经济鱼类新品种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1979年3月30日,童第周因病在北京逝世。为表达深切缅怀、纪念之情,1995年,青岛市政府在青岛百花苑兴建文化名人雕塑园,为20位曾在青岛工作、生活并作出特殊贡献的已故文化名人建立塑像,中国科学界一代大师童第周的塑像首批落成园内。
    2003年,青岛市政府又将位于鱼山路36号的童第周故居加装了 “文化名人故居——童第周故居”标识牌,方便人们寻访参观。 (完)
丁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