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A12版 人文
·孔子后裔与近代青岛
2019年10月08日
返回首版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退 出
第A01版 : 首页
第A02版 : 首阅读
第A03版 : 首阅读
第A04版 : 旅游
第A05版 : 身边事
第A06版 : 身边事
第A07版 : 身边事
第A08版 : 视角
第A09版 : 天下事
第A10版 : 娱乐
第A11版 : 竞技
第A12版 : 人文
第A13版 : 人文
第A14版 : 博览
第A15版 : 法治在线
第A16版 : 理财
第A17版 : 段子
第A18版 : 养生
第A19版 : 美食天下
第A20版 : 倾诉
第A21版 : 钩沉
第A22版 : 家庭档案
第A23版 : 收藏
第A24版 : 交换空间
·
孔子后裔与近代青岛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A12
人文
2019.10.08 星期二
孔子后裔与近代青岛
在中国,大概没有哪个家族会像孔氏宗族这样,不仅香火延绵两千余载,而且始终伴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荣辱兴衰。自近代以来,青岛因德租胶澳、戊戌变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青岛回归等重大事件而呈现出深刻的历史性,而成为 “中国与世界”的一个焦点,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在这里留下了足迹。这其中也闪烁着孔子后裔们的身影,与之相关的事件时有发生,留迹深远……
即墨文庙圣像被毁引发 “第二次公车上书”
青岛是一座十九世纪末因列强侵占租借形成的年轻城市,因此与孔氏家族的交集自然要晚得多。但青岛下辖的即墨、胶州、平度等古代城市却历史悠久,旧城中心区域都曾有过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文庙。这其中,即墨县文庙因曾引发了一件令“京师哗然,举国皆知”的大事而闻名。 1898年1月24日,一名在即墨西门外站岗巡逻的德军被乡民李象凤杀死。驻扎西关一带德军百余人于深夜闯入县署,将知县朱衣绣拘捕扣押,令其立即将李象凤擒拿处死。2月初,德军再次进入即墨城,先将文庙中孔子像破坏,又把先贤仲子像双目挖去。此事一经披露,成了轰动的重大事件。 4月22日,即墨籍举人黄象毂(1855~1927)串联103名山东举人,联名上书都察院,告发德军毁坏文庙圣像。同时,赴京会试的孔子后裔孔广寒等17人亦联名签署《为残毁圣像,任意作践,公恳据情代奏折》上陈都察院。5月3日,以后来“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为首的369名福建举人联名向清廷递交了《为圣像被毁,圣教可忧,请饬总理衙门责问德人公呈》。5月13日,都察院向皇帝代奏了《德人残毁文庙圣像,请旨严行责问,以保圣教而杜隐患》的公呈,由于维新党人的推动,即墨文庙圣像被毁案的影响迅速扩大到全国,清廷在舆论压力下,向德国交涉,最后以驻即墨德军军官赔礼道歉,即墨知县革职查办而告终 。遗憾的是,包括即墨文庙在内的三处建筑群均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被拆毁……
圣言会兖州建堂促青岛城市发端
而青岛与孔氏家族最早关联应该要追溯至城市肇建之前的19世纪80年代,彼时始在鲁南设点传教的天主教圣言会把传播上帝福音的重点放在了鲁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孔子故里曲阜所在的兖州府。圣言会的传教活动,尤其是在兖州设立天主教堂的计划遭到了以孔府为代表的儒家传统势力强烈抵制。虽然早在1886年,鲁南圣言会主教安治泰(1851~1903)就已购置好土地准备建堂,但十余年间多次交涉,引发数次冲突,也无法如愿以偿。1897年11月1日,曹州府巨野县磨盘张庄发生了谋杀两名留宿德籍圣言会传教士的事件。圣言会借此才于两年后建成兖州天主圣神主教座堂。而巨野教案两周后,德国以此为借口强占了胶州湾,也开启了青岛的城市化进程……
衍圣公孔令贻游历崂山
1908年,孔子第76代嫡孙、衍圣公孔令贻(1872~1919)到访青岛,并游历崂山。这应该是曲阜孔家与德租青岛之后最直接的关联。据《青岛市志·崂山志》所记,孔令贻此次崂山之行的目的是拜会太清宫长老兼监院韩谦让,并与韩道长“谈玄论道”,不过孔令贻仅住了一日就匆匆离开了。而德国联邦档案馆的图片资料则显示,孔令贻在此次崂山之行期间,还曾与时任德国胶澳总督都沛禄 (1854~1931)见面,并携内人与总都及其妻女合影。虽然此时孔氏家族的影响力已远不如昔,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的代表,其活动仍为人所关注。所以选择身着便装,并将见面的地点选在一个非正式的场合,显然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德国孔夫子”发起青岛尊孔文社
辛亥革命爆发后,包括一批清廷遗老、贵族在内的富有中国人来到德国管理之下的青岛。这其中既有恭亲王溥伟(1880~1936)、蒙古王公升允(1858~1931)这样身份显贵的皇亲国戚,也有京师大学堂总监劳乃宣(1843~1921) ,学部副大臣刘廷琛(1867~1932)等学富五车的传统文人。这些人到来不仅让青岛的经济(尤其是房地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也提升这座新兴城市的传统文化氛围。
早在1899年5月就来到青岛,曾被后人誉为“德国孔夫子”的同善会传教士卫礼贤 (RichardWil-helm,1873~1930)热衷汉学,尤其尊崇孔子与其所代表的儒学。 1914年,他与已定居青岛的劳乃宣、刘廷琛等遗老发起在礼贤书院成立了旨在研究、推广儒家学说的尊孔文社,同时建造藏书楼一座,最多时藏书达三万余册。关于成立尊孔文社的目的,卫礼贤在其著作的《中国心灵》中说:是为将来,挽救已处于极度危险境地的中国文化财富。希望通过翻译、讲座和出版的方式,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远离中国革命风暴、位于山海之间、风景如画、寂静的青岛做一些建议性的工作。尊孔文社的成立让青岛在清末民初的动荡岁月里,平添了一抹别样的温暖色彩。可惜,随着1937年日本对青岛的再次占领,尊孔文社也如昙花一现,无可奈何地宣告解散了。
孔祥熙曾任胶澳商埠电话局长
1922年2月4日,中日两国签署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历经磨难的青岛在德租日据之后,终于得以回归。孔子第75世孙、蒋介石(1887~1975)的大连襟、曾官至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的孔祥熙 (1880~1967)曾参与鲁案善后事宜之中,并短暂在胶澳商埠任职。 3月2日,北洋政府委派王正廷(1882~1961)为鲁案善后督办。百废待兴际,正待用人时,踌躇满志的王正廷想到了留美期间相识,此后一直交往甚多的孔祥熙。据《鲁案善后月报》载,在中国行政接收准备委员会名单中,孔祥熙的身份是“督办鲁案公署实业处主任”。 12月24日,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组织就绪,孔祥熙任发电所所长。 1923年1月,孔祥熙又转任胶澳商埠电话局长。不过,孔祥熙还未及在此职务上有所建树,即于9月初向督办公署递交辞呈。 9月22日,埠督办公署下发训令,批准了孔祥熙的辞职申请。孔氏旋即追随王正廷前往中俄交涉事务公署,与苏联谈判解决外蒙古与中东铁路问题。
此后在公开报道中,孔祥熙曾两次回到青岛。根据刘宗伟在《1947:孔祥熙在青“慨解义囊”》一文中所载:一次是1934年。是年11月21日,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曾与蒋夫人宋美龄(1898~2003)来到青岛,但此行目的未见档案记载。另一次是1947年。7月11日,孔祥熙由天津乘中航公司专机来青。青市各界在迎宾馆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席间,国民党青岛市党部主委葛覃(1899~1958)致辞,对孔祥熙在青岛的经历做了详细介绍。孔随即发表近两小时的演说,并对1922年12月,受好友王正廷之邀,参与青岛主权接收等做了详细回顾。 12日,孔祥熙分赴青岛植物油厂、颐中烟草公司参观。后至中央银行训话,视察中国银行青岛分行、中国实业银行青岛分行业务。下午2时30分,青市各界在汇泉青岛咖啡欢宴孔祥熙。孔祥熙以后裔身份,对孔子大同思想多所发挥。鉴于孔祥熙素来热心慈善事业,青岛市临时救济委员会特意推选参议长李代芳(1888~1973)等谒见孔氏,“陈述流亡青市难胞之困苦情况,盼慨解义囊救助”。孔祥熙当即捐款四千万元。 13日,《青岛公民报》《平民报》《民言报》《军民日报》等报纸,以《孔祥熙关怀难民慨捐四千万元》为题,赞扬孔氏善举。
孔祥勉家族义捐青岛路1号
孔祥熙的族弟,曾任青岛实业银行和青岛农工银行总经理,及青岛银行公会理事长的孔祥勉(1893~1957) ,大概是近代孔氏后裔中与青岛关系最为紧密的名人。小孔祥熙13岁的孔祥勉是孔裔近支76代孙,亦即颇有名气的“孔八府”嫡系传人。孔祥勉早年就读于国立北京大学工学院,毕业后先在济南山东工业学堂教书,后在济南和泰安两地电灯公司任技师,后进入金融界。抗战期间,孔祥勉曾任中央银行昆明分行经理、中央信托局经理。抗战胜利后,孔祥勉来到青岛,出任青岛实业银行和青岛农工银行总经理,并被推举为青岛银行公会理事长。1953年,青岛各银行开始公私合营,孔祥勉曾任公私合营银行副总经理。
来到青岛后,孔祥勉还于1947年购置了青岛路1号别墅,作为其与家人的住宅。这座建于1913年的德式别墅由俄国畜产商人马克·齐默尔曼(Mark Zim-merman)建造。 1926年至1945年曾为德国驻青岛领事馆而为人所知。因孔祥勉夫人于苹芗(1898~1969)字为南滨 ,因此他将这处宅院命名为“南园”,并手书二字镌于门楣。孔祥勉夫妇共育有子女8人,后皆成为各界精英。长子孔令朋(1919~2002)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政治系。曾任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外贸学院教授等职。 1984年9月至1999年10月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次女孔令仁(1924~2016)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曾任民盟中央原名誉副主席,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
孔祥勉家族在青岛最为市民所知的义举应该还是将青岛路1号无偿捐献了。 1981年9月,天各一方的兄弟姐妹8人聚集到青岛故居。这所地处市中心、面积2400余平方米的德式洋楼是孔祥勉夫妇留给子女的遗产。如今兄弟姐妹各居一方,如何处理故居呢?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商量,他们觉得自己都挣着工资,不需要这笔钱,再说,这幢楼位置最佳,又是青岛名宅,将其建立“孔子纪念馆”会更有意义。就这样,他们兄弟姐妹达成了协议,将其父母的遗产捐给政府。这不仅了却了他们的一桩心愿,也圆了他们父母报效祖国之梦。这幢楼便是著名的“青岛南园孔子纪念馆”。他们的义举,受到青岛市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大姐孔令和在回到大洋彼岸前,一再叮嘱他们说:“咱们是孔子的嫡裔,一定要用行动报效祖国呀! ”
1985年,作为家族的代表,孔令和、孔令仁、孔令多姐弟重返故里,正式签署协议,将“南园”捐献给青岛市政府。
1986年,“南园孔子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一楼的原客厅被辟为展室,陈列孔子画像和相关的著作与文献。如今,在这座已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青岛德国建筑群”的历史建筑依然矗立在山海之间,成了见证孔子后裔与青岛历史的最好纪念……
孔子文化交流协会促进儒学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近年来,以孔子及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国学文化也在青岛不断兴盛,不仅有海内外的孔氏后裔参与其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各界人士及社会团体的关注。 2010年6月1日,一尊高2.561米、重1.5吨的标准孔子铜像正式安放在曲阜路街区花园。 2015~2016年,经中国孔子基金会调研,青岛的第一和第二所(中小学)孔子学堂先后落成于青岛文登路小学和青岛格兰德小学。 2017年10月28日,旨在传播交流孔子文化、儒家学说、国学研究的公益性文化组织青岛市孔子文化交流协会在南海路23号原德国海滨旅馆旧址成立。这个协会的成立,不仅为青岛打造出一个促进和推动孔子文化学习研究、传承交流的良好平台,同时也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结合,为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了原生动力。
2019年夏历八月廿七,恰逢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诞辰2570周年。青岛市孔子文化交流协会又与青岛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合作,开展了纪念孔子诞辰的系列文化活动,不仅成立了至圣孔子礼乐团,还组织了《孔子与青岛》专题展览和研讨会,为更好地传播儒家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孔子和青岛的形象传播给世界,让越来越多的朋友了解孔子、了解青岛、了解山东、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文化,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作者整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