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坐落于团岛的青岛长波海岸电台是目前我国仅存
的百年历史海岸电台,由于形状似古堡,被“老西镇”人称为“海岸古堡”。 17日,记者前往青岛长波海岸电台探访,揭秘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电台建成时间为1921年
17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团岛山下入口处的原海岸电台旧址,这是一座黄色矩形老建筑。这座老建筑外表谈不上什么风格,但墙壁上古老的蘑菇石、房顶非常少见的屋檐压墙石、山墙上的攒尖石饰以及窗户两侧红色的清水砖装饰,却让其显得与众不同。进入建筑内部,宽敞的电报房大厅,古朴坚固的房梁,以及木梁上一排排挺立的大大小小的白色电缆瓷葫芦,立马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曾经在青岛海岸电台工作过的海事局工作人员马桂山很熟悉这栋建筑的历史,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青岛海岸电台和海上无线电通信历史。 “这座电台是青岛航海和无线电发展历史的见证,它和青岛知名的百年灯塔一样,是青岛珍贵的航海文化历史遗产。 ”马桂山说,一说起青岛航海历史老建筑,大家马上想到的是灯塔,青岛百年历史以上的灯塔有小青岛、团岛、潮连岛、马蹄礁4座,山东共有9座,而中国共有40余座,但百年历史海岸电台,中国曾有吴淞、广州、福州、烟台、青岛5座,现仅存青岛1座,其他4座已无踪迹。
据介绍,该电台建成时间为1921年,亦称为青岛长波海岸电台,原国际电联注册名称为 “青岛无线电台”,呼号“JAN”(现为“青岛海岸电台”,呼号为“XST”),是当时最先进和规模最大的电台。
青岛无线电通信发展较早
据《胶澳志》记载:“无线电报,初为德人设立建于信号山上,常与雅普岛之电台通电,成绩(信号)优良,嗣为日军炸毁重建于台西镇之团岛,自民国十一年十二月(1922年12月)为政府收回……其信号优良。 ”
“中国的电报最早应用是1920年7月中华邮政开办邮传电报业务,而青岛因被德、日先后侵占,因此青岛的无线电通信历史基本与世界无线电发展历史同步。 1898年7月,马可尼的无线电报装置正式投入商业使用,根据《青岛市志·邮电志》记载,早在1898年,侵占青岛的德军在信号山建立无线电台。”马桂山告诉记者,1914年11月,日军攻陷青岛,继续在信号山上设立电台,但由于信号山面积小,山体陡峭,难以架设规模庞大的天线群,不能满足无线电通信发展需要,于是日军将电台移至团岛。
很多“老青岛”一致认为这处建筑是德国人建的,当年的楼房分为主楼和副楼,主楼(已拆除)为二层,副楼(现电台报房大厅)为一层,主要用于德军炮兵营房,房中有暗道,分别通往邻近的炮台和其他地下掩蔽部、储藏部,后来被日军改造成了电台。对此,马桂山给予了解释:“电台西侧的大炮台仍保存完整,电台东北侧有一处小炮台和一处地道入口,但已于10年前被拆除填平,这两处炮台和地道确为德人所建,青岛邮电局一位退休的老同志曾说在报房大厅下有地下室,经寻找,没有发现地下室。至于电台的房屋是否在日本侵占青岛之前就存在,没有找到历史证据,反而有资料证明是日军所建。这处建筑中虽然也发现了德占时期使用的牛舌瓦、砖墙、电缆瓷葫芦等物品,以及多次历史比较久远的房屋改建痕迹,但这些并不能够证明是德人所建。 ”
电台是日军侵华历史铁证
根据研究青岛历史的作家王栋所著《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所述,1921年3月9日,侵占青岛的日本守备军当局曾呈送日本陆军省、外务省和递信省的《关于开设无线电信局的文件》中称:“现在,在青岛台西镇建设中的无线电信局已经接近完工了,这是对德租时期的无线电信局进行的迁移改造工程……”
另根据史料记载,“1922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接收团岛无线电台,但屈于日本的敲诈,付出了巨额赎金,仅机房(不含机器设备)和职工宿舍就付出了3.47万金元。 ”3.47万金元在当年是什么样的价值?记者无法考证,但却可以根据1922年中国为赎回青岛共付出日本金元6100万元,判断这处房屋的价值着实昂贵。
马桂山指着团岛山上的圆木天线告诉记者:“1942年日军缺少钢材制作军火,于是拆除了电台3座130米高的铁塔天线,代之以50米高的木杆天线。 ”
百年海岸电台淡出历史舞台
据《山东省志·海事志》和《青岛市志·海港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后,青岛海岸电台在港口运输、管理、航行安全以及海难救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6月青岛解放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管会指定青岛电信局接管,开通两条保密电路,一条对华北各港,一条对国内船舶。 20世纪末,随着通信科技发展,摩尔斯电报和海岸电台淡出历史舞台。 2010年,因市政规划建设,电台部分建筑被拆除,现仅余原报房大厅和部分院落。
由于电台的高度保密性质和位于军事禁区内,关于它的历史记载资料非常少,所以这处百年建筑还存在很多历史疑问和谜团有待发现。
本版撰稿 记者 刘海龙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