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12版 人文
·海滨旅馆:汇泉湾畔的百年守望者
·
2019年04月15日
返回首版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退 出
第01版 : 首页
第02版 : 首阅读
第03版 : 首阅读
第04版 : 身边事
第05版 : 身边事
第06版 : 身边事
第07版 : 视角
第08版 : 天下事
第09版 : 娱乐
第10版 : 竞技
第11版 : 理财
第12版 : 人文
第13版 : 人文
第14版 : 博览
第15版 : 法治在线
第16版 : 带你玩
第17版 : 段子
第18版 : 养生
第19版 : 美食天下
第20版 : 倾诉
第21版 : 钩沉
第22版 : 家庭档案
第23版 : 收藏
第24版 : 交换空间
·
海滨旅馆:汇泉湾畔的百年守望者
·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12
人文
2019.04.15 星期一
海滨旅馆:汇泉湾畔的百年守望者
1897年11月,以两名圣言会传教士在鲁南被谋杀为借口,德国皇帝派遣其驻远东的巡洋舰队在距其本土万里之遥的中国东海岸占领一个名为“胶澳”的宁静海湾。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再加上滨海丘陵地带山形海势,让这座后来被命名为青岛的城市逐渐成了世界著名的避暑度假胜地。而1903~1904年,在汇泉湾畔建成的海滨旅馆(StandHotel)也成了青岛第一座具有避暑疗养、休闲度假功能的大型高级酒店。虽然历史进程的跌宕与曲折,没有让海滨旅馆传承延续至今,但一百多年前的建筑却作为历史与记忆的重要载体,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光阴流转,今天,这座百年建筑已悄然跨越两个世纪的岁月,依然面向大海,守望在汇泉湾畔,见证着这片海滩,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汇泉湾畔的著名天然浴场
倘若我们想要追溯海滨旅馆的沧桑往事,一切还都要从咫尺之遥的第一海水浴场开始说起……
位于汇泉湾畔的第一海水浴场是青岛最著名的天然浴场。自远古的地质时期开始,由于海浪的堆积作用,青岛沿岸的砺石被不断地打磨成细小的沙砾,并在海滩上沉积起来,逐渐形成了大片沙质细软、岸坡缓平的海滩。同时因为汇泉岬的阻挡,使进入海湾内的涌浪渐次衰减,非极端天气,仅能形成浪高一米左右的波涌。因此,这里非常适合踏浪游泳。
在青岛开埠之前,这片半圆形,东西长约六百米、宽达四十余米的沙滩只是附近会前村村民泊舟晒网的场所。每当鱼汛季节到来,这片平日里空寂的海滩大概也会热闹起来,黄昏时分,向人们展现出一幅渔舟唱晚的优美画卷。
德国租借胶州湾之后,胶澳总督府在1901年将这片海滩开辟为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湾(Auguste-Vikto-ria-Bucht)海滨浴场。此后的每年夏天,都会有来自远东其他城市的欧美游客前来消暑游泳。这其中既有附近的芝罘(今烟台)、天津等附近条约通商口岸的观光者,也有从上海、北京、汉口、香港、日本神户等地远道而来的疗养客。一些富有的外商还陆续修建了各式各样、仅供私人使用的小型木结构更衣室。这些木屋在海滩上一字排开,最多之时可绵延500米。
赏心悦目的德式建筑风格
实际上,早在海滨浴场开放之初,德国胶澳总督府就有计划在此招商引资建造一座高档的滨海度假酒店。按照其要求,“这座旅馆除了包括餐厅与社交厅,还应配备大量房间,其中许多房间可用作冬季公寓。旅馆大楼应配备一流的卫生基础设施,尤其需设地下室和下水设施……大楼将成为周边环境的点缀,因此所有立面都应进行精心设计。附属建筑不能紧邻街道建设,而应当隐藏在植被之后。地块上仅可建少量马厩,并应尽量远离居住区域。旅馆必须在1903年6月1日之前完工。 1908年之前,总督府不会在此批建其他旅馆。 ”
或许是盈利前景和投资回报并不乐观等因素的影响,开始并没有任何德国公司或个人有意愿营建这座旅馆。直到1903年,由德国商人和银行家在1900年7月创建的合资公司——青岛饭店股份协会(TsingtauHotelActien-Gesellschaft)才决定落子汇泉湾,在此建造旗下的第二座饭店。 此前,该协会曾斥资12.5万元从一名上海的德商手中收购了威廉皇帝海岸 (今太平路)的海因里希亲王饭店。由于研究者至今也无法找到最初的图纸和建筑师的名字,因此我们猜测这座旅馆也一如青岛的早期许多建筑,很可能并不是在本地设计完成的。
应该是希望赶在1904年的夏季就开门纳客,旅馆的施工期仅用时不到一年。建筑师或业主显然顾及到了胶澳总督府的要求,对旅馆是否能够符合和融入所在环境等因素进行了充分考量。建筑在体量、风格和视觉上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使之能够与前面开阔的海滩,背后起伏的丘陵,以及不远处的伊尔蒂斯兵营更加协调。同时,在旅馆主立面的装饰上,不知名的建筑师娴熟地将半仿木结构运用其中,并与清水墙白线勾边的外立面相搭配,给人极为赏心悦目的舒适感。
这座大型旅馆在竣工开业之际被命名为StrandHotel(海滨旅馆,亦译做沙滩饭店) ,三层12米高,平面呈“H”字形的建筑正对浴场开阔的海滩。面向大海的建筑中段各层都伸出有开放式木结构明廊,作为客房的阳台,可让游客足不出户即可凭栏领略优美的海景。旅馆主入口三座并排的拱形大门向外凸出,上方是清水砖砌成的内阳台,一层内阳台两侧各有一根带有花萼柱头的装饰立柱。内阳台上方为露台,露台后侧为半仿木结构的立面山墙,屋顶处理为个性化的折角,折角上方是一个装饰性的标志塔楼。德国学者华纳(TorstenWarner,1961~)认为,海滨旅馆与同期德国东海岸各大浴场修建的旅馆并无区别。 但建筑相对奢华的主入口与简单的木结构外廊组合出的南立面,似乎却隐约显露出投资方在对总督府“精心设计”的要求和造价成本上的矛盾与摇摆。
面朝大海的高档度假酒店
海滨旅馆的空间布局明显参考了1899年9月开业的海因里希亲王饭店(HotelPrinz-Heinrich)。但与前者不同的是,新馆的外立面设计没有添加任何中式的装饰元素,而是采用了欧洲中世纪古老的砖木结构。究其原因,或许是基于建筑师或投资方的审美,但也可能仅仅是经济上的考虑。
旅馆大门内是高大、宽敞的门厅,中间为设计精美的铁艺楼梯,内设31套附带阳台、浴室的双人客房,北侧通过内走廊连接各房间。旅馆内的餐厅、会客厅、舞厅、游泳池和阅览室等设施也一应俱全。建筑北侧不远是一个周长1.5英里,附设看台的跑马场,从旅馆北向的走廊就能观看到激烈的竞马比赛。在没有比赛的日子里,德国海军第三营的日常训练也会引起不少游客的注意,并对之津津乐道。
盛夏时节,为营造轻松、休闲的度假气氛,吸引更多的欧美游客,第三营军乐队每周都会在1901年建造的两座浴场音乐亭内演奏欢快的乐曲。此外,海军还有专人在浴场负责教授游泳。海滨旅馆则向入住的游客提供免费的游泳更衣设施,因为不住旅馆,需要向总督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疗养捐。由于设施完备,服务齐全,更为重要的是优美的环境和舒适的气候,每当青岛的旅游旺季来临之际,海滨旅馆的住房都会被预订一空。如果没有提前预订,就必须自己寻找住处了。根据《青岛及其近郊导游》(Führer durch Tsingtau undUmge-bung)的记载,仅在旅馆开业的1904年7月,就有72位游客因旅馆满员而无法安排居住。
虽然海滨旅馆成功的定位与经营为股东们取得了良好的回报,但令人遗憾的是,董事会意见相左的经营理念也日益扩大。再加上协会的两位重要的成员:礼和洋行董事(Carlowitz& Co.)的沈宝德(AdolfC. Schom-burg)和德华银行青岛分行经理霍曼(MaxHomann)相继回国……青岛饭店股份协会于1911年宣告解散。海滨旅馆也被异军突起、试图在此后一统青岛饭店行业的哈利洋行(Sietas,Plambeck& Co.)所并购。
迎来史上最为尊贵的客人
1912年9月28日,海滨旅馆迎来了其百余年历史上最为尊贵的客人——当时刚刚卸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1866~1925)。根据上海《德文新报》(DerOstasiatis-che Lloyd)的报道,孙中山自济南顺访青岛的一行人员共40人,包住了海滨旅馆的16个房间。 9月29日下午两点之后,孙中山在秘书陪同下,以私人身份到总督府拜会了胶澳总督麦维德(AlfredMeyer-Waldeck,1864~1928)。出于礼节,麦维德在傍晚到海滨旅馆回访了孙中山。孙中山与麦总督探讨了中国的政治形势,并高度评价了青岛在十四年里的发展。同时,孙中山还认为青岛的造林、港口建设、城市发展都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他认为青岛是城市建设的一个范例,中国完全可以按照这个榜样来建设自己的国家。在听取了麦维德介绍青岛特别高等学校(亦称德华大学)后,孙中山还表示德国的教育体系比英美的更适合中国,更可作中国未来的典范。
在青岛逗留的4天里,孙中山并未参与和组织任何形式的政治集会。 9月30日,他先是到胶海关进行了拜会,然后与其陪同和随行的女眷们出席了广东会馆的招待会。随后孙中山又前往青岛特别高等学校(德华大学)参观,并发表了一个演讲。下午,身为基督徒的孙中山又前往山西街双鹤里的青岛基督教青年会参加活动。 10月1日是孙中山在青岛的最后一天,他与随行人员前往崂山游览,并考察了沿途的造林和道路建设。
1914年6月末,由于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德大公(Franz Ferdinand,1863~1914)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整个欧洲笼罩在一片阴霾的战云之下。而远隔万里的青岛此刻却丝毫没有关于战争的迹象,海滨旅馆在夏季来临之前就预订一空,在军乐队的欢快乐曲下,海滩上挤满了纵情饮酒欢歌游客。但是正如一些敏感人士所预感的那样,战争终于在7月28日爆发了…… 随后,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的消息也得到了证实。 “人们想到了青岛也会遭到敌对国的狂轰滥炸,因此在之前两个星期内每天都有快乐人群光顾的热闹海滩,变得好像火车驶离车站后,月台上空寂无人一般……”英国在亚洲的盟友日本也趁火打劫,于8月15日对青岛的德国当局下达了最后通牒,并派遣舰队封锁了胶州湾。8月23日,就在最后通牒过去不久,战争即在德国鱼雷舰S-90和从威海卫前来的英国驱逐舰“肯奈特(HMS Kennet)”之间展开,滞留在海滨旅馆的人们甚至能够从房间的窗户就能看到两舰相互对射的场面……11月7日,德国人在抵抗了两个半月后,终因寡不敌众宣布投降。
易帜改为日商饭店别馆
日据青岛后,海滨旅馆被守备军当局没收,并当作敌对国资产进行拍卖。株式会社大阪ホテル的创办者之一日商尼野源二郎(1866~1920)敏锐地察觉到了青岛未来的发展。 1915年2月,他获得了青岛守备军司令部的许可,委派经理村田进行实地考察,计划将海滨旅馆、中和饭店等德租时期的旅馆酒店悉数接收,并纳入大阪ホテル旗下继续经营。但由于股东之间存在异议,这一设想未能实现。于是,尼野另起炉灶,召集意见相同的股东创立了グランドホテル株式会社 (青岛大饭店)出资接手。在获得经营许可后,于是年4月开业,海滨旅馆成了青岛大饭店的别馆(东馆)继续经营。此后不久,尼野即因经营出现困难将海滨旅馆等产业转让给了其合伙人投资商大岛甚三。自此至日本战败投降的30年间,海滨旅馆的经营权一直掌握在日商手中。
1915年10月在青岛和日本国内同时出版的 《日独之役青岛名所写真帖》曾对当时的海滨旅馆和浴场这样描写道:“洁白的浪花拍打着金色的沙滩,海边吹起阵阵的微风,这里是远东最热闹、最理想的海滨浴场。在自然美丽的景致上,再加上人工的点缀,有高大雄壮的海滨旅馆,有漂亮别致的音乐亭,还有数十栋并排而立更衣室,看上去就像是座小城。如果是在秋天的霜降之后,绿树红叶交相辉映,将背后的伊尔蒂斯山麓装扮得或浓或淡,像一幅绚丽的织锦缎画页,耀眼夺目得令人眼花缭乱……”
1919年久松阁出版的《青岛案内》则认为,位于海水浴场的海滨旅馆每年夏天都会迎来很多外国避暑游客,虽然在日本人中也很受欢迎,但是主要客源还是来自欧美。虽然建筑都是德租时期的,但内部都按照面向日本人的需求进行了改善,因此不会带来不适之感。
青岛高教转折的重要会址
1929年7月8日,一次关乎青岛高等教育转折的会议在海滨旅馆(亦称汇泉大饭店)召开。根据学者刘逸忱在《国立青岛大学筹建往事》一文中所述,当日下午,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在此举行了第二次会议,这也是自1928年8月成立以来,筹委会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本次会议由时任教育部长蒋梦麟(1886~1964)主持,蔡元培(1868~1940)、何思源(1896~1982)、袁家普(1873~1933)、傅斯年(1896~1950)、杨振声(1890~1956)、赵太侔 (1889~1968)、杜光埙 (1901~1975)、王近信(1894~? )、彭百川(1896~1953)等9位委员全部出席。
这次筹备会议听取了筹备委员会主任何思源有关国立青岛大学筹备情况的报告,确定了学科设置、院系人选、经费筹措、校址扩充、招生工作、开学日期及在济南设立实习工厂和农事试验场等一系列事项。会议最后公推何思源、傅斯年、杨振声、赵太侔、王近信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常务委员,并基本确定了这所国立大学的雏形。 1930年9月,在昔年德军俾斯麦兵营改建的校园里,国立青岛大学迎来了第一批学生,也开启了青岛高等教育史最为辉煌的黄金时期。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海滨旅馆被一个月后进驻青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6师征用,先后曾为第6师所属第22团和第29团的军官公寓和士兵之家。 1949年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海滨旅馆一直为部队用房。改革开放后,曾用于出租开设过旅馆、夜总会等。20世纪90年代,美国退休外交官,作家江似虹(Tess John-ston,1933~)女士,追寻前人足迹来到青岛,在看到当时的海滨旅馆后曾这样写道:“……重新装修并没有破坏海滨旅馆典型的德意志特色……尽管这里已经不再作为旅馆营业,敞开式的明廊仍在炎炎夏日里给人放松、清凉的感觉……但最吸引人的还是旅馆白色与玫瑰色相互映衬的清水砖墙……”彼时的海滨旅馆院内还开设过一处冷饮部,许多青岛人还有着从“一浴”穿过南海路购买冰糕和汽水的经历。炎炎夏日里,那种清凉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2002年,青岛城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这座老楼买下,作为公司驻地。本着对历史建筑负责的态度,组织专家反复论证,并制定了详备的修缮方案,精心组织施工,使历经了一个世纪岁月沧桑的老建筑重新焕发了新的光彩。
(感谢徐畅、金山、刘逸忱、杨明海等学者,及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在史料提供、解读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 )
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1929年7月8日,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第二次会议在海滨旅馆(亦称汇泉大饭店)召开,图为蔡元培和蒋梦麟在旅馆门前的合影。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海滨旅馆被一个月后进驻青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6师征用,先后曾为第6师所属第22团和第29团的军官公寓和士兵之家。
□王 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