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头中寻找生命的轨迹博士后鼓励学弟学妹终身学习山大泰山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毕业季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A09版 教育周刊
·在石头中寻找生命的轨迹
·博士后鼓励学弟学妹终身学习
·山大泰山学堂举行毕业典礼
·毕业季
2019年06月20日
   文章搜索       日期检索
A09 教育周刊 2019.06.20 星期四

在石头中寻找生命的轨迹
山东科技大学31岁教授让6亿岁的化石“说话”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就是我们研究化石的意义。 ”长期寻找和研究化石,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学者、地科学院教授陈雷已经把研究石头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和追求。研究化石,是别人眼中艰苦枯燥的工作,31岁的陈雷教授却甘之如饴。 2019年,陈雷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成为泰山青年学者。他到底在做着怎样的研究,如何在石头中寻找远古生命演化的轨迹?近日记者对其做了专访。
他在石头中寻找人类的起源
“上陈老师的课非常过瘾,他在上课时经常让我们想象一下,是否有外星人存在?几百万年后动物会变成什么样?几千几万年后山东科技大学这片土地会变成什么样?这些问题,让原本枯燥的古生物课变得妙趣横生。 ”本科生陈涛说。
    “感到有意义和有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读史可以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只能在古老的岩石中寻找答案,而研究化石是唯一的方式,我们可以去复原在地球长达46亿年漫长的岁月中环境是怎么变化的、生命是怎么演化的。只有对地球和生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当今世界。 ”陈雷说,并给记者举例说明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我们都知道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那么动物的祖先起源于何时?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这些都需要从化石中寻找。我的研究领域就是聚焦动物的起源问题。 ”
专研6亿岁的化石引发轰动
    陈雷在27岁时便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从事的是多细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方向的科研工作,聚焦动物起源的研究,是国际上研究动物起源最顶尖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由于深刻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陈雷将自己的事业当成了一种使命。
    陈雷的博士生导师袁训来回忆说,陈雷在读博期间,很想把距今约6亿年的瓮安生物群中的胚胎化石当作自己的研究方向,但是他一开始并不建议陈雷这样做。因为袁训来长期从事瓮安生物群的研究,该生物群就是他命名的,他很清楚这一研究课题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十年来,国内外有多个研究团队,包括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内的众多优秀科学家都在进行胚胎化石的研究,在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两刊上就有6篇有关瓮安胚胎化石研究的论文。因此,要在该研究上有所创新和突破难度非常大。
    尽管如此,陈雷感兴趣的研究仍然获得了导师的鼓励和支持。但是要挑战一个研究程度已经很深入,并存在很多争议的研究方向,谁都没有把握。袁训来后来对他提出三条建议,其中包括用古生物学最为传统的磨片法进行研究,这要比其它方式投入更大的工作量,磨制比以前总数量还要多的岩石切片。陈雷没有退缩,而是投入更多心血,开始认真刻苦地研究。
    在观察对比了一千多个岩石薄片后,陈雷发现了奥秘。他发现胚胎化石基本形态尽管与以前报道的胚胎化石极为相似,但其中有40多个胚胎化石内部有细胞分化为繁殖细胞和营养细胞,以及细胞凋亡的特征,这充分表明这些胚胎化石属于多细胞复杂生物。从而可以做出推断:这些胚胎状球形化石可以确切地归入有细胞分化的复杂多细胞真核生物。
    陈雷的这一发现,把人类对这些约6亿年前的史前来客的认识再向前推进了一步,引起业界不小的轰动。任波 杨海涛